方一鸣(左一)
在川西高原的群山深处,有这样一位医生:他不远千里从东部来到雪域白玉,用专业与热忱守护一方百姓健康;他在生死时速中沉着冷静从容应对,在田间地头播撒健康种子。他就是来自浙江的援川医生——方一鸣。
自抵达白玉县人民医院以来,方一鸣始终扎根临床一线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医术,积极参与急诊救治、胸痛中心建设与基层健康普及工作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医者仁心”的深刻内涵。
争分夺秒,为生命打通“心”通道
8月10日深夜,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抢救悄然打响。
一名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紧急入院,面色苍白、大汗淋漓。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,转运至上级医院需近9小时车程——时间就是心肌,时间就是生命!
危急时刻,方一鸣与王天游等援川医护人员迅速响应,协同急诊科当班医生张艳宏完善检查、精准评估,果断启动溶栓治疗方案。护士团队娴熟建立静脉通路,药物缓缓注入患者体内……症状逐渐缓解,生命体征趋于平稳。
与此同时,急救团队已提前联络甘孜州人民医院心内科,开通绿色通道。次日上午11时,患者顺利转诊;中午12点,PCI手术顺利完成,成功脱险!
如今电话随访显示,患者恢复良好,即将出院。“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。”一句朴实的话语,是对所有参与救治人员最好的褒奖。
扎根基层,把急救知识送到“家门口”
“救一个人是责任,教会一群人,才能守护一片土地。”这是方一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为提升乡村地区对急性胸痛的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,他主动带领胸痛中心团队深入麻绒村,开展了一场集健康宣教、技能培训、义诊咨询于一体的送医下村活动,将专业医疗服务送到村民“家门口”。
活动现场,方一鸣结合乡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诱因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急性胸痛的危害——“胸痛可能是心梗的信号,黄金救治时间只有120分钟,早识别、早呼救、早治疗能救命”。他通过案例演示,教大家牢记“胸痛120”原则:出现胸痛症状,立即拨打120;同时强调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指标,避免劳累、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。村民们围坐倾听,不时点头记录。针对村卫生室医护人员,他更是倾囊相授:从心电图判读到硝酸甘油使用规范,从初步评估到心肺复苏操作,手把手教学,模拟突发场景演练,确保每一位村卫生室人员都能成为胸痛救治的“第一响应人”。
义诊环节中,团队还为村民免费测量血压、血糖,开具健康处方。村民们纷纷点赞:“医生来得贴心,讲得明白,我们听得懂、用得上!”
薪火相传,让急救技能在校园生根发芽
9月2日上午,在白玉县第一完全小学操场上,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肺复苏(CPR)培训课正在火热进行。主讲人,正是方一鸣。
面对1-6年级的师生,他化繁为简,用动画视频、PPT演示和人体模型,生动讲解“黄金4分钟”的重要性,细致分解胸外按压、开放气道、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。在“一对一、手把手”的指导下,学生们轮流上阵实操练习。稚嫩的小手按压在模型上,跳动的是生命的希望。
“原来我也可以救人!”一个五年级学生兴奋地说。这不仅是一堂技能课,更是一次生命教育的播种。
山高路远 医者无疆
从烟雨江南到巴蜀大地,从急诊室到田间课堂,方一鸣用脚步丈量责任,用专业传递温度。他常说:“我不是来‘完成任务’的,我是来‘种下种子’的。希望有一天,这里的百姓遇到突发疾病,不再慌乱无助,而是知道该怎么做、该找谁。”
他是生命的守护者,更是希望的播种人。
致敬,所有像方一鸣一样默默奉献的援川医疗队员!